在意吃的來源 當個挑剔消費者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在意吃的來源 當個挑剔消費者

年份: 
來源: 
中國時報

「生態綠」負責人徐文彥/給塑毒受害者的信 在意吃的來源 當個挑剔消費者

2010-06-10 中國時報 【中時編輯部採訪中心】

被塑化劑毒怕了的消費者:

我是個愛吃的人,這幾年,卻開始思考「美食」意義。我認為,在台灣,「美食」 到了應該被重新定義的時候。

過去,我們對美食的概念,往往陷入色香味的感官迷思中,於是給了食品工業技術欺騙我們感官的機會,以各種方法蒙蔽感官的判斷力,讓我們享受美食時,吃進的是許多工業化合物。所以我才說,是重新定義何謂「美食」的時候了。

真正的美食,要回溯到食材源頭,好的食材才有好的食物。光看料理節目就曉得,我們和日本有多大不同。

日本的《料理東西軍》會將鏡頭拉到食物的原產地,呈現料理人如何將平凡無奇的食物做到好,例如一塊豆腐如何被製作得美味,而生產者又如何堅持好的品質。反觀台灣的料理節目多著重廚房工作,強調的是末段技藝,所以觀眾只看到廚師如何加蔥、薑、蒜及調味料,忽略了產地的故事。

忽略了食物產地的故事,也就忽略了生產者的勞動價值。生產者的用心無法在消費市場上被呈現,得不到消費者肯定,他們自然會想作弊,反正豆腐做得不好,只要加辣椒、加醬油刺激味覺就好了,何必用心呢?

寫這封信時,剛好遇到塑化劑風暴,人心惶惶,擔憂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是否有毒。

我認為,此刻,更是要建立正確的「美食」觀念之時,也就是重新檢視食品來源, 認真面對生產的價值和用心。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台灣推廣公平貿易這個新興概念,賣起了公平貿易咖啡或是其他產品。很多人以為,支持公平貿易是為了能照顧到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但對我來說,這不只是為了照顧窮人而已,更是為了推進「消費者權益運動」。

認真說起來,能夠幫消費者把關的,只有消費者自己。當個挑剔的消費者,不是說在價格上挑剔,而是去挑剔食物品質。過去正因為大家在價錢上挑剔,才讓他人有作弊的機會,製造便宜廉價的產品。大家必須瞭解,只有當生產能獲得合理報酬以及價值的肯定,才能確保品質。

另一方面,這也是在讓消費者在意「吃的來源」,知道自己買的東西是怎麼來的。

只有意識到供應鏈,消費者才能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唯有消費者能從生產過程中檢視食品,才能夠保護自己消費和吃食的權益。

總之,要吃得好,支持公平貿易和在地農業,消費意識才能夠建立,消費者運動才成立。當個聰明的消費者,希望我們能一起努力。

徐文彥

(徐文彥口述,記者黃奕瀠整理)

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