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世界公平貿易日:眾聲齊響!敲打貧窮、氣候變遷與金融風暴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2009世界公平貿易日:眾聲齊響!敲打貧窮、氣候變遷與金融風暴

年份: 
來源: 
破週報

資料來源: 破週報

李昭陽

「Big Bang! Beat Poverty! Beat Climate Change! Beat Financial Crisis!」

2009年世界公平貿易日(5/9)的主題響亮,一語擊中全球面臨的三大問題:貧窮、氣候變遷與金融風暴。這個由「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發起的世界公平貿易日,今年邁入第八個年頭,由全球三百五十個公平貿易團體共同響應,希望大眾透過「敲擊」方式,喚起全球公平貿易意識,同時打擊不公平貿易所帶來的禍害。

身為地球村一員的台灣,對於「公平貿易」一詞普遍而言十分陌生,甚至一般會認為,貿易就是買賣,只要你情我願,就是公平。其實不然,貿易中不僅存在著商場的爾虞我詐,當前自由市場的結構,更存在許多不平等的貿易關係,尤其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本文將就公平貿易作概略性介紹,並透過訪問台灣公平貿易商家,如「生態綠」、「地球樹」及「東海和平咖啡」,一瞥台灣公平貿易推行概況。

公平貿易係蝦米?

公平貿易,說穿了就是反對「不公平貿易」而來,其矛頭指向的也就是當今的自由貿易市場。自由貿易市場在看似公平競爭、不強迫、不限制的「自由主義」主導下,讓大家各憑本事從事貿易。但誠如牛津大學社會企業教授Alex Nicholls所指出的:「古典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根本條件,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社會裡,都相當缺乏。」因此,開發中國家的生產者,不管貿易規定有多寬鬆,仍無法透過自由貿易帶來改變。相對地,在缺乏強力門檻限制下,發展中國家主要從事的糧食及手工藝品等等的生產,往往在出口價格壓力及中間商的剝削,使得價格低到谷底;發展中國家在自由貿易政策下,不但愈趨貧困,更無力照顧生產所帶來的環境破壞。

公平貿易運動就是在如此的脈絡下,發展出來抵抗自由貿易市場的缺失。其主要原則包括:提供邊緣化生產者在最少中間者介入下有接觸市場的管道,並藉由提高生產者薪資,讓他們在更穩定的經濟條件下,得以提升生活層面與對未來的投資。更進一步地,能促進生產者提升知識、資源、技能及整體生活。此外,面對環境與氣候變遷,公平貿易支持者更注重環境保護與綠色生態的維護。

有了公平貿易運動,消費者又該如何以行動支持呢?是否自訂為公平貿易商品即實踐公平貿易原則呢?為了解決這項疑慮,一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紛紛成立,發起各自的認證標章。2002年,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發起新的「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取代其他十二種認證標章,成為全球最大認證單位,目前認證超過五十個國家的生產組織,認證產品包括茶、咖啡、水果乾、可可、糖、果汁、香料及堅果等等;另外,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FTA)也提供公平貿易組織認證標章(FTO Mark),除補足認證體系外,也讓更多手工藝品生產者能有更多管道銷售。不管是FLO或FTO Mark之認證標章的商品,其生產者都享有工作條件及薪資保障、禁止童工雇用與環境保護的標準。

也由於公平貿易商品注重環境保護與原料使用、禁止童工雇用、生產者亦得以獲得較高薪資等等因素,使得一些公平貿易商品售價相對於一般其他商品來得高,但這並非是絕對的。因為許多非公平貿易商店投入龐大廣告費用塑造出品牌名氣,再拉抬產品價格,比起公平貿易商品還貴許多。

公平貿易的推動近幾年來成績斐然,以2007年為例,經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售出達36億2千萬美元,年成長率為47%(資料來源:FLO)。然而,公平貿易運動的具體成形及標籤認證推展也是這十年來才有進展,因此執行面或理想的實現仍遭受不少挑戰。根據IPS新聞網Julio Godoy報導指出,公平貿易認證組織無法全面監督合作廠商的行為,大量的公平貿易產品需求產生對生產者施壓問題,生產者取得標籤需付出高價費用等等,這些破壞公平貿易形象的「個案」,是公平貿易發展所需面臨的挑戰。

台灣公平貿易的一隅

「地球樹」,一家位於永康街不到兩坪大的公平貿易商店,於2006年5月開張,為台灣首家專賣公平貿易商品的店舖。負責人王靖宜小姐在開店之前適逢生涯轉換,透過日本友人介紹,接觸了公平貿易商品。除對商品本身的喜愛,王靖宜也認同公平貿易理念,進而開了這家店。店中主要販賣來自People Tree與Nepali Bazaro兩個公平貿易團體的商品,包括衣物、手工藝品、生活用品、茶和咖啡等等,產品生產過程多著重環境生態保護。

對於在台灣推行公平貿易商品,王靖宜表示:「大家對於公平貿易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也想支持,但往往是價格因素阻礙。」王靖宜也不諱言,由於她們的產品多由日本的公平貿易組織進口,最近因日圓高漲,使得她們深受影響;另一方面,金融風暴也影響整個買氣。針對是否考慮以公平貿易模式推動台灣原住民手工藝品,王靖宜表示其實她並未拒絕提供銷售平台給國內生產者,只是目前尚無人力主動去作這方面的開發。

「生態綠」,位於台北市杭州南路,雖然去年才開店,但已在台灣公平貿易領域打下相當名號。「生態綠」現煮的咖啡定價方式是由消費者自行訂價,讓消費者從中思考價格訂定的合理性問題,並透過與消費者的互動,讓民眾更認識公平貿易。至於一杯咖啡價格該付多少才算合理?老闆之一余宛如表示:「我們希望消費者能以長期可以支持的價格去支持,而非只是一兩次玩票性質的參與。」她強調:「生態綠是華文地區第一個取得公平貿易認證的公平貿易組織。」並指出,認證的目的是提供民眾辨識與建立信任感。在過去,大家已經歷過有機市場的痛苦經驗,所以希望能更有系統幫助台灣公平貿易的推行。此外,她也表示,星巴客只有販賣局部公平貿易商品,卻藉此美化形象,所以對於並非全店都賣公平貿易咖啡的店家,他們認為合作時機尚未成熟而予以挽拒。

針對今年公平貿易日的主題,余宛如表示:「其實我們有切身體驗,如金融風暴、氣候變遷等等問題,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更為明顯,出現氣候難民。我們希望大家能響應公平貿易,在公平貿易日敲桌子,作為一個wake up call,把公平貿易意識喚起。」生態綠將於5月9日在誠品辦理「BEAT!為世界而鼓噪」台灣響應世界公平貿易日活動,邀請Unity Drum到場以非洲鼓表演,希望喚起公平正義,讓貧窮遠離。(「地球樹」也是活動協辦單位之一。)

「東海和平咖啡」,位於台中縣龍井鄉,負責人同時也是「農村武裝青年」的主唱兼吉他手—阿達,他表示自2007年5月起他們就開始賣公平貿易咖啡,主要來自一般烘豆商進口的公平貿易咖啡,目前賣的咖啡豆還有友人吳子鈺到印尼以「公平貿易」模式引進的咖啡豆。吳子鈺為維護印尼雨林生態,與當地農民達成協議,讓他們不再濫砍雨林去種高經濟價值的棕櫚樹,同時他也協助當地投入雨林復育工作。

對於「公平貿易」的經營,阿達表示他並不特別去強調這點,因為對他而言,如果價格是在可接受範圍,品質當然也需要達到一定程度,再來才是公平貿易。他認為咖啡的形象是被市場創造出來的,塑造成很階級化的商品,在他眼裡,「咖啡和豆漿是相似的東西,因為兩者都是豆嘛!」除咖啡之外,目前阿達正徵求農地準備種田,以實際行動希望能接續台灣農村青年人力的斷層,或許未來也有機會買到阿達親手種出的農產品。

世界公平貿易日的意義是為喚起全球對公平貿易意識,並為打擊貧窮、氣候變遷與金融風暴而努力。然而如同阿達所說的,光賣公平貿易咖啡與推廣公平貿易這件事是不夠的,他希望有一塊田直接走下去。要改變台灣環境與農業等不及公平貿易的普遍或WTO的消失,因為在凡事以「利益」和「業績」作考量的政府領導下,環境與農業不該只存在意識形態裡,實際的行動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