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大哉問?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公平貿易大哉問?

你以為你瞭解了"公平貿易"嗎?由台大政治系學生會主筆的政治系系刊,抽絲剝繭的深入介紹公平貿易,除了交易的價格之外,讓你看到公平貿易背後的扶貧機制與社會改革工作。當市場上似是而非的言論開始飄起的時候,讀了這一篇,相信你也能冷靜理性的辨別真偽。

撰稿、整理:陳妤寧、郭瑾嬅

萬能的維基百科是這麼告訴我們的……

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交易標籤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它提倡一種關於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足而一,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開發中國家銷售到己開發國家的外銷。

公平交易運動,試圖透過與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及勞工的緊密合作,將他們從易受傷的角色,轉化成為經濟上的自給自足與安全,它也試圖賦權他們,使他們成為其自己組織的利害關係人,同時在全球市場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促進國際貿易的公平性……

但今天,我們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你……

星巴克買一送一正夯。但當我們啜飲手中咖啡,享受一個下午的悠閒時,我們是否知道非洲或南美洲的咖啡農們,可能正因為這杯咖啡,陷入一種「愈種愈窮」的惡性循環?當我們支持國際組織對第三世界的援助、或是滿懷熱血地也想當個「國際志工咖」的時候,我們是否知道,只要改變一點消費習慣,其實也可以接近我們拯救世界的夢想?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究竟什麼是公平貿易吧!

FAIRTRADE第一問:公平貿易是什麼?可以吃嗎?

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倡議消費者以一個合理價格,向貧窮國家的生產者購買「貼有公平貿易標籤的相關商品」。它的核心概念是「建立購買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長期夥伴關係」,希望透過更公平的貿易制度,讓貧困的生產者能不依靠援助、並使用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法,自食其力地改善他們的生計。

公平貿易以透明的管理方式與商業模式,建立一個負責任的商業網絡,讓消費者可以清楚追溯產品的來源。透明的機制,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不但保障生產者的收益,也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FAIRTRADE第二問:聽說有「最低收購價」,那又是什麼?

公平貿易組織向與之合作的生產者夥伴,提供一個能維持生計,並永續經營的「保證收購價格」,幫助農民承擔風險,免除價格波動的傷害。公平貿易和生產者是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簽的是長期的合約,簽約時預先支付農民部分價錢,讓農民不會為了增加收入,而使用破壞環境的方式過度生產。不但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產量過剩,也可防止過度開發土地而造成的環境破壞。

FAIRETRADE第三問:這樣的保障不會破壞競爭嗎?

公平貿易組織的最低收購價,固然可以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獲得合理的保障,但最低收購價同時也是改造當地社會體質的一個誘因。因為想加入公平貿易組織,農民必須自我組成一個民主機制的合作社,這個合作社必須禁用童工、性別平等、使用不破壞環境的耕種方式,這個合作社才有權利獲得較好的收購價。

公平貿易以這些社會性的條件和標準,來對當地的草根組織進行改造,此外,公平貿易組織向特許商收取年費和固定比例的營收,用來成立「社會發展金」,運用在幫助貧窮國家的生產組織建立水、電、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幫助他們踏上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樓梯。唯有當地的基礎建設改善,國家才有可能進步。只有當兒童的勞動力被釋放出來時,他們才有可能接受教育,否則仍會一代一代的貧窮下去。

FAIRETRADE第四問:自由競爭不是才能為消費者帶來最好的商品?

根據自由市場的理論,第三世界生產者之所以必須承受低價,是由於供給過剩的緣故。但一般的升斗小農並沒有能力察覺世界供給量的脈動。當貧農面臨單位價格的滑落時,只察覺今年收入變少了,他的應變方式往往便是努力地種更多作物!

為了增加產量,小農經常採取的辦法便是:噴灑農藥,或是開發山坡地、砍雨林,以增加耕地面積。不但供給量依舊高居不下,這些環境的惡果,最終還是要由消費者來承擔。供給需求線的平衡點,永遠沒有計算外部性的成本。

所以公平貿易組織提供農民最低保障收購價格,可以確保農民不必為照顧土地以外的風險而汲汲營營,可以確保我們的土地不會遭受具有破壞的耕種。舉例來說,在2005年加入公平貿易組織的一個巴西合作社,在2006年就減少了40噸的農藥用量!

FAIRETRADE第五問:自由貿易哪裡不OK了?

自由貿易理論中許多的基礎條件,在發展中的農業社會裡,往往都極度缺乏。例如公開透明的市場資訊、因應市場變動而改變生產技巧及產品的能力等等。現存的市場失靈,使得發展中國家難以擺脫貧窮。

自由市場的成員並沒有站在公平的起跑點,當西方國家鼓吹自由貿易的同時,卻一邊以巨額補貼國內農業,使國內農產品以低價傾銷世界市場。第三世界小農不但無力削價競爭,甚至國內市場也必須難敵強國的傾銷。而大國在國際經濟會議或經濟談判的場合,要求開發中國家減少關稅、開放市場、並減少對其國內產業的補助;因此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的小農只能賤價賣出農產品,若不是被迫推離市場,便是陷入愈種愈窮的惡性循環。

FAIRETRADE第六問:經濟學課本上面不是說讓看不見的手來調節市場比較好?

自由市場的完美運作建立在許多假設上,然而這些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並無法盡然成真。

自由貿易的第一個假設是:自由市場中的每個人都擁有一樣的自由。

然而以農業部門來說,情況和一般的其他產業有所不同。農民受制於土地,也受制於老天的臉色。不像一般的上班族,農民在工作上沒有較大的彈性,也沒有固定的收入。種子和設備往往都是貸來的,一旦颱風或其他自然因素破壞收成,生產者不僅一無所獲,還將變為負債。在這樣高風險的情形下,農民無法慢慢存放作物等到有好價錢再拋售,一旦收成,便必須趕緊將作物賣到市場裡變現來還債。面對商人時農民失去了議價的自由,因為農民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真實世界中,農民沒有能力和一般產業承受相同的自由。

第二個假設是:價格是供給需求線決定的。

然而,供給需求線永遠沒有計算外部成本,當消費者追求便宜的產品時,若不是生產者受到剝削,便是土地受到傷害。因為貧農面對作物的低價時,往往選擇擴大耕作面積、噴灑農藥、過度放牧,來增加產量。其所造成的沙漠化和其他的環境惡果,最終還是要由全體人類來共同承擔。這些外部性的成本,都是我們在供給需求線上看不見的。

第三個假設是比較利益法則。

擁有不同專長的人進行分工,最後再分享、交換彼此成果,這是比較利益法則的理想。比如說明居正比較會種稻米,而張亞中比較擅長種咖啡,他們便協商進行專業分工,最後再交換。但,假設當初他們約定好一公斤咖啡換一公斤稻米,但最後亞中可能會很生氣,因為他發現即使他用兩公斤咖啡也換不到居正一公斤的稻米。為什麼呢?因為亞中餓了也不能把咖啡當飯吃呀!

為了追求外匯,第三世界的農民不得不以現金作物為第一考量,但在糧食自給率上偏低的結果,造成國家必須花更多錢向國外進口糧食。農民愈種愈窮,政府愈窮愈沒有錢發展基礎建設,整個國家因此陷入無法脫貧的惡性循環中。

FAIRETRADE第七問:第三世界的國家,有國際的援助難道不夠嗎?

援助沒有辦法永久改善貧窮問題。

貧窮是政治經濟因素造成的結構性問題。一個地方想改善貧窮,就必須要得以發展,兒童必須要有受教育的機會、婦女必須接受平等的對待、地方必須要有民主的發展,才有可能慢慢的在未來改變貧窮。否則為何現在接受援助的第三世界仍然無法擺脫貧窮?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不希望接受援助,只希望追求一個公平的價格。非洲在世界市場中愈來愈被邊緣化,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假如非洲能保持其1980年在世界貿易額中的比例,以外匯衡量,其出口額將相當於自2002年以來富國向非洲所提供援助金額的五倍。

FAIRETRADE第八問:那我們學生能做些什麼?

公平貿易的商品其實並不只侷限於咖啡,從各種農產品乃至於手工藝品比比皆是。只是在公平貿易知名度仍不高的台灣,目前仍是咖啡較為常見。

身為學生的我們,固可在能力範圍內,盡量選擇公平貿易的產品,然而並非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對公平貿易的支持。只要我們願意為這個議題付出關心,能夠多去了解、去發掘問題,例如世界上貧富不均的問題;運用我們所學,同時也能試著對課本上提供的解答提出質疑。如果我們能向身邊的人說明公平貿易的概念,讓更多人能得知、了解、乃至於支持公平貿易,這些都是能讓公平貿易獲得發展的力量,能夠讓更多消費者和商人投入公平貿易的市場,讓另一端的生產者有改變的契機,也讓這個世界獲得更美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