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FLO公平貿易銷售總額超越南韓,為台灣爭口氣!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FLO公平貿易銷售總額超越南韓,為台灣爭口氣!

從我在倫敦到回到台灣,對外推廣台灣公平貿易運動成果的努力一直沒有間歇過,有Follow我臉書的朋友大概常常看到我參加倫敦的一些公平貿易聚會、甚至一個人就跑去英國公平貿易基金會拜訪。說實在話,台灣組織要做國際連結,才能真的走出去,可是沒建立起讓外國團體印象深刻的事蹟與好的名聲,哪有那麼簡單?這也是我這陣子的心得。在我們誠懇與努力的溝通下,這次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到亞洲的拜訪的行程,終於插進了台灣這一站,但是停留時間幾乎只有24小時,為了善用這次機會,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出座談會企劃,並力邀FLO來台時介紹全球公平貿易市場的現況。所幸在法鼓大學籌備處與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座談會順利對外推展,報名人數更逼近百人,讓我相當緊張,一邊跟場地管理部商量增加座位的可能性,另一邊急尋口譯,擔心座談會因為語言障礙效果不好會事倍功半,而協會因為沒有捐款進帳,都是赤字運作,龐大與瑣碎的聯繫事宜,更讓我們壓力倍增。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的Martin與Andrea在南崁好樣綠品嚐由公平貿易咖啡與可可做成的提拉米蘇,這個提拉米蘇還是由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畢業的大廚蘇彥彰所傳授指導)

(帶兩個國家皆以啤酒聞名的外國人到熱炒店體驗台灣啤酒文化)

這次FLO亞洲的拜訪行程來了兩位重量級的幹部,一位是在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貢獻良多的Martin Hill,職稱為Direct of Global Account and Global Product Management. 所謂的Global Account是指那些跨國大企業,Martin帶領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要跟這些大企業周旋,說服他們理解公平貿易的重要性,並進而支持與採購,像是聯合利華(Uniliver)、卡夫食品(Kraft Food)、雀巢(Nestle)這些知名的大企業等都已經是有部分公平貿易商品的國際專戶了。Martin有30年零售業的工作經驗,他曾擔任英國百年歷史的超商集團Co-op(請參考英國的百年合作社傳奇)東南英格蘭區的執行長,管理400個零售通路、約8500名員工,每年營收高達5000萬英鎊。後來他決定將零售業累積下來所長貢獻於公平貿易的推動上,加入FLO後扮演把公平貿易帶入主流市場的領導角色。而Global Product指那些具有經濟價值、在全球市場大規模交易的商品,例如可可、咖啡、棉花等。


(生態綠咖啡與FLO標籤商品展示。)

(台灣新上市的公平貿易咖啡書: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由美國公平貿易咖啡運動先驅Dean Cycon所作,生態綠前工作人員林詠心翻譯,文彥寫推薦短文。)

另外一位是新市場經理Andrea Richert,曾經擔任過知名有機保養品牌Wala的採購經理,後轉任有機產業的顧問,自設公司,從原料、認證取得、商機促成一手包辦,曾經經手的客戶甚至包含世界銀行。他們週日抵達時,我們親自接機,第一站就轉往鄰近桃園機場的南崁好樣綠,品嚐我們的公平貿易咖啡與用公平貿易可可與義式咖啡做成的提拉米蘇,當場讚不絕口,竟然又快速的吃完好樣綠的香蕉蛋糕(外國人真的很愛吃甜點哩)。在介紹好樣綠食育概念館的緣起與經營理念後,我想他們還是在評估我們的階段。後來,車進到台北,決定帶這兩個都是以喝啤酒自豪的外國人(一個英國、一個德國)去台灣Pub:熱炒攤,介紹台灣喝啤酒文化,講解穿梭在桌間勸酒小妹的工作、以及台灣人交流感情的飲食方式。看來兩位訪客非常享受在其中,直誇台灣食物好吃、啤酒好喝,台灣外交往往就在這種小細節哩。


(中場休息時間,聽眾品嚐公平貿易咖啡)

(公平貿易商品展示:有好吃的有機公平貿易巧克力、還有各種各樣的公平貿易手工藝品。右:各種精美的公平貿易手工藝品)

結束晚餐,我們彼此都人仰馬翻了,因為他們來亞洲的行程很短,一直都沒睡好,而我們也一直加夜班趕座談會的事情,但還是在晚飯後帶他們去生態綠坐坐。一到生態綠,我第一句話就說:「We started from here.」。我發現Martin,這個表情永遠嚴肅的英國人,臉部表情很明顯的開始軟化,他隨著我繞了一圈,用一種很溫柔與贊許的眼神說:「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台灣的銷售金額比南韓高了,我可以感受到你們的熱情」。天啊,原來經過Andrea的計算,台灣去年FLO體系的公平貿易商品銷售金額比南韓高,這也算是一種台灣之光吧。為什麼我這麼驚訝呢?因為這兩年來,南韓因為跟歐盟互動的關係緊密,在歐盟的支持下,大型的公平貿易推廣活動以高調姿態曝光,加上以公平貿易為主的慈善商店Beautiful Shop在短時間內成立105間,達到300名員工的規模,去年南韓更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市場行銷分會(FLO Marketing Organization)出現在世界版圖上,成為另一種國際外交,讓我更加關注南韓公平貿易的發展,這也是我會對台灣FLO標籤商品的銷售總額竟然比南韓高感到非常詫異的原因,但也證明了台灣公平貿易是持續成長的。Andrea告訴我說,有些數字是從Cross Board計算來的,換句話說,有些銷售數字是有公平貿易商品的跨國商提供的,所以雖然生態綠買的數量不多,但在其他通路上,公平貿易商品的銷售量不可小看,而這個統計,還不包含非FLO公平貿易體系的手工藝品等。


(法鼓大學公益學院江明修院長致詞)

(輔大管理學院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胡哲生教授致詞。感謝兩所大學長期以來不吝提供舞台,讓公平貿易在台灣被更多人看見。)

(地球樹創辦人王靖宜女士簡報)

(馥聚創辦人呂美莉女士簡報)

(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簡報)

(洋嘎創辦人梁右平簡報)

(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簡報)

(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理事長、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簡報)

從送他們回旅店,我們兩就沒什麼睡,一早還煮了一桶咖啡直奔會場。這次座談會明明網路報名人數逼近百人,結果卻只來了60人左右,雖然座位都坐無虛席,但是卻讓所有參與執行的工作人員(包含法鼓大學與輔大管理學院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疲於奔命,報名沒來的人實在不該漠視一場座談會背後籌備的心血與人力。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在這場座談會也邀請了協會內的公平貿易商成員上台介紹自家商品、經營理念或是分享經營的過程,像是馥聚即將要成立店面,並且引進了更多公平貿易的商品;地球樹也分享了他位於中山北路光點電影院旁小巷內的新分店。而另一方面,協會也發函力邀一些通路商蒞臨座談會,一位通路商代表會後表示非常感謝協會讓他看到國際公平貿易發展的趨勢。此外,據我所知有通路商還積極的跟公平貿易商交換名片,也有詢問創投可能性的公平貿易商在會場遇到在創投界工作的與會者,互相交換資訊。整個座談會秉持公益性質免費入場,雖然會中不斷呼籲大家「使用者付費」、自由樂捐,但只有一些零星捐款,這種淒涼的程度,讓我更體會NGO現今運作的不易,要解決社會問題,以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可能更有經濟效率。


(左為Andrea右為Martin,兩人很專注的在聆聽台灣公平貿易的發展現況)

(出席人數恰恰好坐滿場地的座位)

當Martin公佈MARS(M&M巧克力的母公司,全球最大的巧克力集團之一,與賀喜壟斷全球80%的巧克力市場)即將推出公平貿易認證的巧克力時,座談會進入了最高潮。Martin說,說服MARS採用公平貿易巧克力花費了三年的時間,中間過程不斷被拒絕、在敲門、被拒絕…,非常辛苦、不屈不撓的一直拜訪。Martin說,巧克力原料的低價迫使農民放棄繼續耕種,而農民的下一代在工作沒有尊嚴與合理報酬的情況下,也都鄙棄家傳的可可田,而根據學者研究與實地田野調查,在可預見的將來,巧克力的產量將明顯的減少,大巧克力商不得不思考與公平貿易合作的可能性,於是逐漸改變態度同意合作。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國際客戶管理執行長Martin Hill介紹FLO公平貿易體系運作現況)

(Martin公佈費時三年交涉後,MARS即將推出的公平貿易巧克力)

我想,這也指出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組織與標籤體系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標籤」絕不是一個故意製造麻煩的稽核體系,公平貿易從全球化困境中成長,聚合消費者的力量,迫使國際大公司帶頭改變,整個不公平的貿易體系也才有看到曙光的機會。而「標籤」也絕非另一種品牌,它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凝聚在一個共同支持的生產標準下,以免商人為了逐利而破壞了消費者對於公平貿易的信賴感;在標籤下,4000多種商品、各種形式的社會企業與商業模式仍然豐富而燦爛的生長。


(最後大合照:(左起)輔大管理學院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李禮孟教授、法鼓大學公益學院江明修院長、花蓮居然創辦人李建秋、FLO的Andrea與Martin、地球樹Lydia、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理事長徐文彥先生、馥聚創辦人呂美莉小姐、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女士、洋嘎創辦人梁右平女士、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先生、Elizabeth Tsai)

最近看了電影魔球(MONEYBALL),意外的因為一句話有感而發,影片中提到凡是改革,總會遭到體制內既得利益的強烈反抗,往往備受批評,有時候反抗的未必是體制內最末端的單位(電影內是球員),而是在中間的人不斷煽動反抗,好的革新往往虛耗更多光陰。MARS被說服加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耗費了三年光陰,最後被說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原物料生產量下降,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快速興起的龐大消費市場,證明生產過程的改革未必是不討好的。這次座談會,無論是FLO 跟台灣分享全球公平貿易運動的進展、還是個台灣公平貿易商開始百花齊放、還是協會的成立與促進台灣公平貿易商業的交流、當然還有台灣公平貿易銷售金額高於南韓的事實,都為台灣公平貿易推廣畫下一個值得歡喜、紀念的里程碑。

特別感謝座談會幕後協作執行人員:

法鼓大學公益學院 孔健中教授、林珊玉專員、曾慶杰先生、高睿鴻先生

輔大管理學院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李禮孟教授、秘書王甄薇女士

輔大口譯所 口譯人員 張桂芳女士、謝力延先生

攝影 林岳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