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議題能成為食物運動的引信嗎?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美牛議題能成為食物運動的引信嗎?

開放瘦肉精美牛議題引爆國內近日的抗議群潮,國內大學生進一步以燒毀自由女神像當作抗議儀式,反瘦肉精美牛開放似乎從捍衛國人健康昇華成一種對美霸權不滿的行動,無論如何,美牛議題是否會引發在食物議題上新的思潮,值得關注。這週第二屆食物與人影展開跑,剛好有機會跟對飲食紀錄片有興趣的觀眾互動,對於開放與否,竟然幾乎全數表示反對,理由可能是反對額外影響不明的添加物、或是不信任政府管理能力等。看到大學生反美情緒,臉書上也有朋友表示,訂好遊戲規則就好,為什麼要操作成是美國霸權?問題是,這是誰的遊戲?誰玩的起?誰玩不起?

1.美國農糧霸權的建立
目前多數人對美國農業的印象,多是大規模的畜牧養殖或是機耕,把農業看成工業來使。其實,在1920年前,美國也是曾經以家庭農業為主。工業化農業的興起把家庭農場連根拔起,取代了原先產銷體系,也逐漸改變了生產方式,造成美國農產品大量的生產過剩。二戰期間,美國為解決國內生產過剩的問題,開始以糧食作外交,援助大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也換來許多生意。然而二戰後,歐洲各國紛紛休養生息、努力提昇國內糧食自給率,甚至變成糧食出口國,美國斷了處理國內糧食生產過剩的管道,變成國內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糧食價格下跌,農業團體給予政府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又要跟英國等競爭歐洲市場,於是美國將箭頭瞄準亞洲新興國家。

新興國家像是台灣,戰後哪有外匯,美國國會通過了P480公法,開放新興國家以國內貨幣支付購買美國援糧,所得再當做美國代表在當地的開銷。國人比較有感的像是戰後的「麵食推廣運動」,就是美國與台灣政府扶持的一種飲食改變運動,目的是鼓勵國人少吃米,多吃美國小麥。像是我爸爸,都還記得小時候穿過用美國麵粉袋做成的「四角褲」。台灣政府接受援助無他,無非是想要節米外銷,以賺取外匯促進工業發展。接受美國小麥援助,台灣自廢武功,不再生產小麥,台灣農業更以師法美國工業化,走上使用農機、依賴化學農藥的不歸路。美國糧援更進一步促進台灣飲食習慣改變與社會工業化,放任台灣農業衰退一去不復返,當今糧食自給率只有約30%。

相對與台灣的經濟起飛,中南美洲、非洲等接受美國糧食援助(Food Aid)的國家就沒那麼好運(簡直就是以慘形容)。這些國家在戰後紛紛獨立,把西方國家發展的路數(如同台灣當時喊出的口號:以農業發展工業,以工業支持農業)當做「現代化」的唯一道路。這些國家一方面缺糧,一方面急於發展,接受美援的同時,更大力發展殖民時期的經濟作物,出口賺取外匯。結果他們運氣不好,天災人禍、產銷失衡,既沒賺到錢、又欠一屁股債,不但人民餓肚子,國家也難以翻身。美國藉由糧援的理由,「參與」了這些國家的一些發展計畫,像是建水壩、蓋發電廠,讓美國企業更加茁壯,勢力深入各地發展中國家。美國糧援與現代化,幾乎宰制了國際農糧體制,但是,還不只這些。

2.新自由主義的貿易引發饑荒
戰後,全球性架構的貿易協議開始發展,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1993烏拉圭回合,在美國農企、食品加工業多股勢力下(後面會再補充)正式把農業貿易自由化的議題帶入美國新一輪的世界糧食布局。貿易自由化美其名,提供貧窮國家更多的貿易機會,但其實主要在處理加工農產品、加工食品食物的問題。真實情況是,自由貿易要求開發中國家減少政府管制、禁止補貼,但富裕國家卻能因為技術與科技等關係,生產廉價的農產品繼續傾銷開發中國家,經濟作物變成這些國家的主要外匯收入時,不但糧食作物逐漸減少,過度生產經濟作物造成土壤侵蝕與污染、水源短缺,讓他們的困境難上加難。

殷鑑不遠的案例以墨西哥為首。WTO因為開放農業的議題掀起全球抗議浪潮,1998年西雅圖WTO部長會議,抗議人潮癱瘓會議現場,促使各國改向「區域貿易協定」談判。1992年美墨加簽訂NAFTA,不但十年後墨西哥越來越窮,連墨西哥傳統食物玉米也差點在美國基因改造的玉米傾銷下,成為絕響。2007年底因為燃油問題,玉米大漲,已經依賴美國進口玉米的墨西哥的大叔大嬸與農民們,甚至開著牽引機走上街頭,因為買不起玉米粉。NAFTA如同WTO要求簽約國降低國內政府對農業的服務,墨西哥境內原本國營的磨粉廠一一關閉,或被外資收購,糧食的產銷管道自此掌控在跨國食品公司手裡。非洲國家也因加入國際自由貿易體系,農地所有權從農民手中被奪走,農民無法自給自足,更無法賺錢買糧食,釀成更嚴重的饑荒。

WTO原本是應該規範「工業產品」貿易標準的國際組織,但卻把「農業當成工業產品」來規範。我今天進到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不論願不願意,我都只能逐漸走上農業貿易、食品加工之路。一個貿易架構,改變了世界糧食產銷體系,扭轉了社會結構,改變了地貌景觀,這些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復原的。農業工業化對於各地的農業文化、飲食文化的破壞,更是贓害世界珍貴的文明資產。

3.華爾街金控農化公司
另一個WTO的農業爭端是專利權,主導專利權加入貿易談判桌的就是美國。美國在19世紀初就有農作物基因專利的傳統,私人資本進一步將它推上全球舞台。二戰後,原本在大戰時期製造化學武器的公司不再獲利,開始與種子公司合併,創造「生命科技」的神話,吸引華爾街的資金。但是生命科技的投資回收期長,風險太大,因此生命科技產業開始將產品轉向農業生物科技以快速獲利,並施壓美國政府將基因專利私有化。此外,戰後他們利用美國的食物援助,輕易取得各國的種子基因,並資助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將公共研究成果私有化、限制作物與食物的品種、控制發展中國家農民的生產技術、將他們的勢力深入超級市場裡。從種子到餐桌,食物的每一哩都被跨國公司所掌控。瘦肉精也不例外,除了藥廠的利益,華爾街的黑手也在裡面。

美國狂牛病的問題,與飼養的方式與使用的飼料有關,是整個生產體系的病態問題,進口美國牛隻,狂牛病的隱憂不僅止於危害人體健康,還有污染生態體系的可能性,因多人著墨,我就不在這裡贅述。對於反美牛瘦肉精的議題昇華到反美行動(至少是個sign),我更期待這股counter hegemony去dig、去引發更深的食物運動,對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的食物產銷體系:改變地貌、污染土地與生靈塗炭(貧者越貧、受現代飲食毛病折磨的病人、被注射激素的家畜、得到狂牛病的牛隻)有更深刻的反思,而不是只有反對美國的霸權而已。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我們一定都要吃,所以誰都可以透過改變吃的選擇,加入修正自由主義下的糧食體系,用吃,把食物背後的正義與永續重拾回來,而要求糧食自主權,台灣更不是唯一,別放棄了你的權力。

文/余宛如 綠黨2012召集人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