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座談:援助之後,我們該做些什麼?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川震座談:援助之後,我們該做些什麼?

最近從龜去來嘻的部落格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整理:『台灣:為什麼要援助中國?』以及台灣:四川地震引發的人道反思』,在主流媒體外,這兩篇文章整理了網路上許多部落客對川震的省思與探討,政治的、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公民的...。這次川震,震出了太多問題,甚至勾起了國際社會的愛恨情仇,就連娛樂圈也難逃波及,例如劉德華在川震第一時間捐了10萬港幣,在中國政府官方代表一一唱名捐款金額與捐款者的政治操作之下,第一時間發揮同理心的劉德華卻反被陸港網友批沒良心 ; 又或著莎朗史東說川震是中國的Karma,不但痛失4.3億的代言費,更招惹大陸香港的網友發起抵制行動,西方世界觀的中國,人權低落、政府專制,但莎朗史東自認正義的發言卻刺激中國人民更加團結抵禦外辱。引了這麼多娛樂新聞,是因為要把更嚴肅的議題,藉由我的長輩林正修的幾篇文章來探討。

正修是台大城鄉所畢業,為前台北市民政局局長,現任新台灣人基金會副執行長。06年亞齊海嘯,正修第一時間過去,回台後以毅力凝聚社會力量,推動亞齊的數位救援計畫,並協助亞齊學子來台復學。 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正修不顧安危第一時間到災區中心,然而不到一個禮拜,災區的媒體與外來救援團隊,卻被中國政府『外放』到廣東等遠離災區的地方。與緬甸相較,中國這次川震似乎顯得比較開放,媒體可以第一時間拍攝到『十分感人』的救災畫面,但這是否僅止於中國政府的『作秀時間』而已?正修在回國後,每週持續以監督、剖析的銳利筆鋒投稿中國號稱具有批判性質的『南方週末報』,但在第四次投稿時遭到中國官方下令封殺。

中國川震,林正修的第一時間觀察,中國到底變了什麼?到底什麼沒變?我把正修的四次投書整理如下:

05.15.2008 災難孕育社會進步的可能
...災難不只考驗政府,其實這場地震也試煉著中國的公民社會。在救災前期,真正能有貢獻於第一線的必然是少數專業人士與強制紀律的部隊,非災民的廣大公眾若不想只安於當一個觀眾,公民社會就必須有想像力與實行力,以下僅建議三點:...
05.30.2008 震後重建,不妨把地圖交給人民
...應該有個平臺以地圖的方式清楚標示震災重建的最新進度與擔當責任者的職銜姓名,還可以媒合往返四川的車主,讓民工與志願服務者可以找到安全價廉的旅次。而在沿海大城市的上班族,如果無法親涉災區,一樣可以和三五知己認養災區學童,並常保連…
06.13.2008 與地震博奕,重思國土戰略
...一個尖銳的事實是:中國西部廣闊的國土其實並不適合人居,更遑論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環境負荷。另一個事實是,三十年改革開放,讓川湘雲貴通過珠三角與世界的經濟迴圈接合。...中國勢必要以更為儉約的方式崛起,並承擔地球的環境責任。大震的地點,只是再次提醒了這個事實。...
06.20.2008 震災重建不是圈地運動
中國壓縮跳躍的城市化道路有著極高的困難度,成都平原廣闊的土地對開發商來說本就是極大的誘惑。而地震剛好發生在這個改革未竟的當口,令災後重建更是既複 雜又凶險。但即便對此情形有著同情性的理解,吾人對於以災圈地的惡行絕不能有一絲寬容,否則何以告慰近十萬死亡的生靈?何以面對冒險救災的軍警志工與眾多 的捐助者!...

本週五晚上19:00-21:30,在主辦單位OURs的籌備之下,林正修將在生態綠與大家交流,用不同的觀點來討論在川震之後,中國社會30年來的變化了什麼,我們又應該除了援助之外,能做點什麼?該做些什麼?汶川的災難是否可能成為走向民族和解與社會的起點呢?

生態綠敬邀大家踴躍參與。*本座談完全公益性質,故未收取場地費,並備有公平貿易茶水供大家自取。如有其他消費請自行結清,本店未設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