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Q&A(三)How Fairtrade Works? | 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

公平貿易Q&A(三)How Fairtrade Works?

斧子一文的作者問:How Fairtrade Work?然後以為坦桑尼亞的案例都是很基本的商業模式,不理解這種生產模式跟FLO有何關係?發行標籤與認証對生產組織的扶貧工作又有什麼幫助?

顯然作者完全不了解公平貿易運動發展的歷史,也不懂一個脫貧計劃所需要的原始積累過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環境,所以看不懂FLO運作的機制以及為坦桑尼亞的咖啡豆生產聯盟Kagera Coffee Union (KCU)所做的價值。

斧子原文提到,坦桑尼亞的KCU因為公平貿易而得到以下幾個發展項目:1. 自己建設出口辦公室,縮短產業鍊;2. 建設即溶咖啡廠,提高附加價值;3.傳統產品轉有機產品,提高附加值;4. 自己建銀行,提供低息、小額貸款。

 

作者以為上述這些工作應該是很基本的商業模式,公平貿易組織只是發標籤賺取佣金。其實,那是大錯特錯!作者以為基本的東西,可是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來說,那些基本的投資與建設就是脫離貧窮、永續發展、自立自強的第一個台階,而且就是最困難的原始積累;基本上,我認為學經濟學的應當都有個常識,發展是需要跨過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可是斧子一文的作者卻連這點常識都沒有,實在很難理解!

1. 公平貿易的重點在扶貧機制,錢~只是表像

許多人以為公平貿易就是給農民比較多的錢,其實那只看到公平貿易的表象,除了最低收購價格(Minimum Price)的保障之外,公平貿易商(Licensee)還要額外支付一筆社區發展金 (Fairtrade Premium)。這些社區發展金的運用,必須由生產合作社以民主的過程決定公共投資的項目。這些公共投資項目可以包括:興建學校、醫院、改善飲水設施、改進生產技術等等,協助產地完成原始積累的階段,加速脫貧的時間,否則光是靠多一點點的收購價,要完成原始積累,興建那些公共建設需要好久的時間。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經過FLO輔導而成立的生產合作社,以民主機制運作的組織化過程,對於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來說,是一種從草根而起的社會性的改造工 程。

所以坦桑尼亞的KCU所做的那四大項目,如果沒有FLO的協助,根本完成不了。首先,如果沒有FLO所組織的公平貿易商,KCU建立的出口辦公室要賣咖啡給誰?如果沒有特定的銷售網絡,幹嘛要興建出口辦公室。第二,如果沒有社區發展金的投入,KCU得要賣很多很多的咖啡才能賺到投資一間咖啡工廠的資本,讓農產品加工的利潤留在農村,讓農村不再永遠只能賺取最原始的勞力財,這是何其大的公德!第三,有機農產品的認証費用很貴,全世界有85%經過認証的有機咖啡是來自於公平貿易體系,這原因就在於FLO的社區發展金協助小農申請到有機認証,讓公平貿易小農得以進入有機市場,提高生產價值,同時確保土地未來不會受到威脅。第四,建立自己的銀行的價值,就如同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在孟加拉協助大量的農民脫貧。同樣的,這樣的計劃沒有FLO的協助與培力,根本完成不了!

上述的說明,解釋了在脫貧計劃上生產組織最需要的是達成資本原始積累的工作。透過FLO的協助,這些投資是奠基在經濟生產關係下、經由草根民主程序所決定的建設,不是援助工作那般有可能進行脫離經濟生產關係的建設,一旦援助的建設是脫離經濟生產關係,或沒有直接的關係,儘管可能是好 意,但也有變成蚊子館的風險(譬如:電腦教室的投資,如果沒有可持續性的維護資金,可能一段時間就會荒廢)。

 

2. FLO維繫一個長期的夥伴關係,為脫貧計劃取得穩定的資金來源

FLO於產地所進行的脫貧機制,其資金的來源是FLO在全球串聯的銷售網絡,依據銷售量訂額提撥的社區發展金。也因此,在FLO的體系中,貿易商與生產者的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至為重要,因為生產者需要穩定的供給需求關係來維持穩定的價格並保障收入。如果生產者是無條件的加入,將會造成 資源的稀釋而無法呈現明顯的效果;如果貿易商是無條件的加入,只會讓投機套利的商人,在市場中進行買空賣空來影響價格。所以認証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這是其一。

基於穩定的夥伴關係下,認証的第二個目的就在於建立消費者對於FLO體系的信賴感。唯有累積消費者的信賴感,才能增加市場的需求量,進而讓愈來愈多的生產者加入組織,讓愈來愈多的農民與土地受到保護。消費者的信賴感奠基於透明化的產銷制度,所以伴隨FLO的標籤授權所附帶的是嚴謹的稽核制度,基於可追溯與透明化(Traceability and Transparency)的稽核制度,才能避免商人魚目混珠,從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因此,一個奠基於嚴謹的稽核制度的標籤授權,才能成為一個消費者能夠在市場中清楚辨識且信賴的商業體系,才能擴大公平貿易的市場,最終能夠落實保障生產者的原始初衷。這也是為何FLO於2003年在全球推行一致的公平貿易的標籤之後,公平貿易體系的銷售額維持每年50%的成長幅度。

3. 標籤是公平貿易五十年發展經驗的成果

FLO 於2003年所做的改變,必須要從公平貿易運動的發展史來看,如果沒有歷史的感受力,將無法掌握公平貿易體系的轉變以及它對於未來的影響力。公平貿易運動從1950年代發展至今,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時期(50s-60s),帶有濃厚的宗教與慈善色彩,透過歐洲教會與中南美洲傳教的活動,建立的最早期的公平貿易型式;第二個時期(60s-80s),透過世界商店(Worldshops)與另類貿易組織(ATO)所建立的銷售管道,協助那些 因為政治因素而被美國貿易制裁的國家,此時的公平貿易帶有強烈的批判性格;第三個時期(80s-90s),為了讓公平貿易商品進入開架式的主流通路,增加 消費者接觸公平貿易商品的機會,開始發行標籤以利消費者識別;第四個時期(90s-今),全球累積了十四個不同的認證組織與標籤,導致消費者識別的困難與信賴感不足,1994年開始倡議標籤整合,1997年成立FLO,2003年全球換用新的標籤與推行新的標準。

這幾年公平貿易運動逐漸為人所知,主要原因就是FLO的標籤整合讓消費者的信賴感被累積,同時也讓推廣公平貿易的運動能量被凝結,目的(扶貧)與手段(認証)相互契合的正向發展, 是2003年FLO標籤整合後的成果,讓愈來愈多的消費者認同公平貿易,也讓愈來愈多的生產者受到保護。無論是台灣或東亞地區,因為我們沒有參與公平貿易運動的前三個時期,所以很容易誤解FLO就只是發標籤而已,某些人開始為「公平」這兩個字自己下了定義,又或者自己背了幾袋豆子就開始做起公平貿易的生意,完全背離公平貿易運動過去五十年的發展歷程。

關於公平貿易認證:

 

所以,FLO看似個龐大複雜的體系,其實只要掌握「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以及「貧窮源於不公平(Poverty Is Caused By Injustice)」的核心精神,就可以知道它是如何演變的。為了執行公平貿易的核心精神,確保FLO這個商業體系能夠有效發展與運作,其發展出可追溯與透明化的原則(Traceability and Transparency)來建立消費者的信賴感,同時保障生產者的權益。在生產端來說,FLO運用基本購價與社區發展金來輔導農民脫貧,在消費端要透過嚴謹的稽核制度來建立消費者的信賴感。因為農民符合生產規範得以貼上標籤而進入公平貿易市場,消費者因為認同公平消費的價值所以透過標籤識別來購買公平貿易商品;透過商標,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共有價值將被連結。

以上這些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悲劇,不是他們換個總統、換個政府就可以解決的,而且,必須要富裕國家同時面對自己的罪惡。所以公平貿易輔導農民自我組織成一個民主生產的合作社,透過經濟的手段不但協助農民脫貧,而且建立一個社會改造工程的基礎,同時,在貿易要公平(Make Trade Fair)的運動中,我們在富裕國家內部進行消費者教育,以消費者的力量向自己的國家或產業施壓,逐漸改善其不合理的商業機制。

斧子的作者可能會問,這些貧窮問題本來就是那些國家應當、可以做的事,甚至這些經濟發展的階段應當可以自我完成,幹嘛要FLO來管閒事。問題就在這些貧窮國家的政府基本上是失效的,政府治理能力失效的原因有好多,不過都脫離不了已開發國家的介入有關,如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大規模的放貸給獨裁者或傀儡政權,最後逼迫公有資產民營化;其次,透過專利權與智財權,讓已經夠窮的國家,僅賺取一點點的外匯都要被治療愛滋病的藥和軟體授權費吸走;最惡劣的型式就是軍產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不斷地透過他國內戰來販售武器,賺取自己的錢。

 

4.第三世界的貧窮問題,你我可以一起改造

 

延伸閱讀:

公平貿易是什麼?

   公平貿易 Q&A (一)前言與結論

   公平貿易Q&A(二)關於補貼

   公平貿易Q&A(四)認證與標籤​

   公平貿易 Q&A(五)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

   公平貿易 Q&A(六)層層剝削的真相

   公平貿易 Q&A(七)永續農業

   公平貿易 Q&A(八)公平貿易比較貴?

   公平貿易 Q&A(九)關於社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