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商品自然會有消費者購買之,為何還需要透過公平貿易認證標籤,讓消費者去認識產品故事、生產者及生產過程,間接增加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間成本?
在前一篇文章關於「補貼」,我們已經說明貼標籤、發認證,就如同一間公司的QC(Quality Control)部門,為了維護生產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累積公司商譽,QC部門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生產,但不能說這件商品的價格不應包含QC的成本。對於公平貿易而言,標籤或認証,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感情與生產者的權益,因為這個系統的價值(公平)最終不被信賴,這個系統的目的(保護農民)也會不存在。所以,為了讓愈來愈多的 消費者能認同而且累積對公平貿易體系的信賴感,讓愈來愈多的農民與土地因此而被保護,認証與標籤是必要的成本。
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包裝與識別,提高在開架市場的能見度,吸引首次購買或衝動型購買的消費者。標籤、故事都是公平貿易形塑自己的方式,有何不可?最終品質當然決定了客人的回購率,所以,公平貿易商品也強調品質,而且因為農民有機會得到好的報酬,所以更會專注於提升生產品質,而非產量。
我不知道這斧子的作者質疑公平貿易增加消費者的時間成本,這種問題有何意義?為何不問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花這麼多錢請代言人、買廣告在幹麻?這些行銷預算也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電視廣告還浪費消費者的時間,這世界誰不知道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想買的人自己會買,幹嘛這兩間公司浪費這麼多消費者的錢跟時間?
況且,這些飲料公司與其花這麼多錢跟原本就知道而且會買的消費者講話,為何不敢面對那些反對者的質疑,譬如:這些飲料公司壟斷了多少第三世界人民的水資源來生產可樂?這些飲料公司增加了多少肥胖與糖尿病人 口?這些飲料公司的政治捐款流向?這些問題不只存在於飲料公司,而是所有斧子作者每天消費的商品中。
所以,公平貿易商負責任的告訴消費者商品的來源,與一般商人隱藏商品訊息卻花成本在刺激消費,何者才是合理的商業模式?斧子的作者應當把自己這些質疑去檢驗自己每天購買的那 些商品,到底哪個在浪費你口袋裡的錢與珍貴的時間。
延伸閱讀: